区老科协组织骨干赴沈阳福陵社区考察老科协工作
九月十三日,天高云淡,秋意渐浓。是日,本溪市南芬区老科协组织20多名骨干赴沈阳市东陵区马官桥街道福陵社区参观考察老科协工作。当人们那走进那宽阔、整洁、古香古色的社区大院,瞬间就被该社区老科协工作者用心传承满族文化和所取得的成果所吸引。通过听介绍、参观、座谈,由衷敬佩这里的老科技工作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溪市老科协副会长赵绍平、南芬区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士春参加调研。沈阳市老科协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会长赵奎礼、副会长王运波等陪同调研。
福陵社区位于沈阳市东陵区马官桥街道东陵公园西部,沈水北岸,占地3.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660户、7789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969人,满族人口达826人。福陵社区党委书记黄来英在社区大门外热情迎接南芬区来的客人,并边走边介绍:“福陵社区大部分满族居民,都是守陵人的后裔,所以,开展社区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从民族工作开始着手”。社区拿出三间屋子,在社区广场东北角建有3个老科协工作室,分别为民间剪纸大师文博工作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东陵满族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肇恒昌工作室、黄桂州满语学校工作室。使老科技工作者在社区有了家。3位老科技工作者坐镇社区特色工作室,义务传承剪纸、刺绣等传统民间工艺,教授满语;肇恒昌每月都回社区给居民讲满族故事,社区还为他整理了故事集并成书,让居民在闲暇时传阅。该社区老科协有66名会员,他们发挥知识丰富、阅历丰富的优势,讲好福陵社区故事。老科技工作者纷纷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成立了科普知识宣讲团,并开展传承优良家风、寻找最美家庭、老科技工作才艺展示活动,区书画院定期到社区传授技艺,使社区的科学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社区建起民族团结大戏台,让居民均有机会上台表演。社区于2013年,建成全省首家满族文化博物馆。这个满族民俗博物馆位于福陵社区内,占地700余平方米,馆内以大量的图文和实物,展示了满族的起源、图腾、礼仪、家谱、庭院、服饰、饮食、婚俗、俚语等民俗。民俗博物馆现有15类500余种民族特色展品,并收藏了珍贵的《觉尔察氏谱书》和《那氏家谱》等藏品。整个社区都是满满的满族文化风情。“你若精彩,彩蝶自来”。如今,这个社区级满族文化博物馆,已成为省级民族进步教育基地。一馆三室彰显着民俗文化的魅力。
听着社区党委书记黄来英的深情介绍,来访者通过走进3个老科协工作室和一处博物馆,听传承人肇恒昌讲满族文化,看民间剪纸大师的剪纸艺术,就越发感到福陵真是个具有满族特色的幸福社区。
走进福陵社区古色古香的会议室,听马官桥街道房书记介绍老科技工作者在福陵社区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来自南芬的客人感到原来老科技工作者可以这样发挥作用,而深受启发。在座谈中,南芬区老科协领导杜士春、南芬区细河社区党委书记刘桂兰、南芬区甩湾社区党委书记施凤娟分别谈了感受,一致认为福陵社区为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老科技工作者为福陵社区发展献了计出了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访者要离开了,许多人竞有了种依依惜别之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