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站群

县区政府站群

  • 无障碍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政务要闻>详细内容

四驱助力三抓三促,全力开好项目列车

作者:区政府办 来源:区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8-03-23 09:07:02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是南芬区统筹推进“三抓三促”、努力打造“工业强市”、全面落实“项目为王”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筑牢转变工作作风,扎实优化营商环境,健全项目评估机制,全面做好企业服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驱:夯基固本,树立“项目为王”
    为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南芬区全区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南芬区2018年新开工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10.3亿元。计划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74亿元。当年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开工产业类项目15个,较去年增长50%。目前,南芬抓项目的方向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充足、劲头更加强烈。
    抓项目就是抓效率。成立了“三抓三促”推进领导小组,建立项目精准包扶机制,印发《南芬区2018年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南芬区重点项目奖惩办法》,实行“一月一通报、两月一汇报、一季一点评、半年一拉练、一年一述职”的考核流程,制定了“一册一表”(南芬区2018年重点项目册、重点项目月调度表),为绩效考核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
    抓项目就是抓机遇。2018年重点实施4221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即精准推进42个总投资92.15亿元的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力争实现投资25亿元,重点推进25个攻坚项目,全力突破10个重大项目。快节奏、高效率、高水平推进,为南芬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抓项目就是抓政策。“项目为王”就是要找准政策眼,挖掘含金量,细致收集、跟踪、研究国家、省、市支持政策和具体项目,谋划项目、搞好对接,争取资金。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组织开展“比招商引资、赛资金到账,比项目体量、赛投产绩效,比项目速度、赛服务效能”的“三比三赛”活动。
    抓项目就是抓服务。围绕精准高效抓服务。精准高效的服务是项目建设最好的“催化剂”,要构建“亲”“清”关系,对企业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
二驱:超前谋划,营商“筑巢引凤”
    南芬区积极构建“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一是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区党政主要领导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进行招商,同时鼓励全员招商,为党员干部提供招商平台和便利条件。二是明确重点区域招商,紧紧抓住京津翼和江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沈阳经济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对接、深耕细挖,争取引进承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围绕重点领域进行招商,围绕钢铁深加工、精细化工、硅石深加工、方解石深加工四大产业,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提高项目招引率。四是超前做好要件办理及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超前介入项目、超前沟通协调、超前做好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务必保证招商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顺利实施,实施项目达产达效。今年以来,南芬区已签约LED锂电太阳能路灯装配生产线项目、中国爱情谷项目、硅酸钠及矿山设备生产项目3个,签约额达5.1亿元。
三驱:抢抓机遇,发展“一区四地”
    围绕“一区四地”,找准南芬坐标。南芬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建设上,南芬铸件产业园已经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延伸钢铁产业链为重点,围绕汽车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相应配套产业。在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集聚地建设上,以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保护好青山绿水,推动发展生态养生产业。在旅游生活服务目的地建设上,依托大冰沟、大峡谷、财神寺、五鼎山等景区,以点带面,以线连片,打造沈阳经济区的后花园。在绿色生态共享地建设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持78.2%的森林覆盖率,建设永不褪色的绿色生态屏障。通过“一区四地”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城南明珠、幸福南芬”的内涵。
四驱:高效运转,强化“链条格局”
    第一,要强化“责任链”。强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领导干部调度督查的责任和广大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政策激励、优化服务扶持,形成“行政推动+市场化推动”的互动格局。将潜在的项目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以商招商,精准招商。
    第二,要聚焦“产业链”。做好产业链的龙头环节。比如思山岭铁矿、聚鑫达、东铄等,全力突破龙头型、基地型、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做好产业链的特色环节。紧紧围绕产业的细分与深耕招引项目,深化、细化每一条“链”的发展规划,注重产业细分和特色发展,主攻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环节。做好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深度融入沈阳经济区,紧紧盯住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高端,引项目、抓项目。做好产业链的载体环节。深入思考怎么把政策优势、载体优势转化为项目竞争力,加速集聚自主创新型、生态环保型、节约集约型项目。
    第三,要完善“工作链”。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项目工作的理性。二是强化跟踪推进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从签约开工到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跟踪推进,强化调度、督查和考核。三是强化梯次建设机制。按照洽谈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着力形成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的格局。四是强化分类推动机制。区分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和不同推进阶段的项目,分门别类抓推进。
    第四,要构建“人才链”。 大力培养项目工作的领导人才、招引项目工作的专业人才。强化从项目工作一线选人用人的导向。研究从用人导向和制度层面,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人才脱颖而出。
    第五,要打通“要素链”。 既要全力抓好当前的迫切问题,又要着眼于长效性、整体性、根本性解决,增强要素的持续供给能力。